追忆先生 > 正文

传道名师、授业恩师与解惑良师


2025年7月15日上午,我在国防科技大学参加“图书馆智能立体书库”评审会。会议期间,静音的手机突然闪烁起“彭门大家庭”的信息。定睛一看是新才师兄发的老师“驾鹤西游”,顿时惊呆了。擦擦眼细看了其他几位师兄师姐的回复,确定是噩耗无疑!强忍悲痛发送了默哀表情,勉强参加余下的评审工作。先生离我们而去,我的心中满是悲痛与不舍,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些与先生相处的岁月。先生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他的教诲与关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求学与成长的道路。

一、初闻先生,人生道路的灯塔

1994年,荀昌荣老师在讲授《图书馆学概论》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彭斐章先生的光辉成就以及先生对湘潭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提携,并指出我校图书馆学专业实际上可视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分支机构。自那以后,先生的名字便如同被深深篆刻在铜板上的文字一般,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后来,在《目录学》课程中,又进一步领略了先生的卓越学识。我反复精读过先生的《图书情报学教育改革与学科建设》《世纪之交的思考──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图书馆学定有灿烂的未来》等论文,初步领悟了“图书馆学的命运掌握在图书馆人手中”“图书馆人应有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等观点,牢固树立了今生从事图书馆事业的人生目标。及至本科毕业前夕,我在因醉酒被同学送往医院的路上,还在不由然地高呼“图书馆事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时至今日,这句醉酒宣言还被班级同学拿来笑谈。

二、书信答疑,考研求学的指引

20世纪90年代,信息获取极为艰难。哪怕是期刊上的短讯,我都格外地关注先生的活动信息。按当前时髦的话语来说,我已经成为了先生的忠实粉丝。1997年,我毅然决定报考先生的研究生。然而,找了长株潭许多高校图书馆,也联系过相关出版社,但考研目录中的一本教材借不到、买不到。跟随先生学习的念头却怎么也按捺不住,于是“斗胆”写信向先生忐忑不安地求助,当然也不抱什么希望。真没想到,一周之后我竟然收到了先生寄给我的包裹,有《现代图书馆学教程》《目录学》《书目情报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等考研书籍和参考资料。这些无比珍贵的书籍犹如一盏盏明灯,为懵懂、好奇与迷茫的我照亮了前行的方向。然而,天不随人愿,不知是哪个环节出错了,那年年底的考试有一门试卷并非我所报考的科目。尽管第一次考研折戟沉沙,被迫到图书馆工作来“自己养活自己”,后来又限于学校政策只能攻读本校的硕士研究生,但我师从先生的心情却愈发强烈!

三、珞珈朝圣,夫复何求的恩宠

2005年上半年,除了在图书馆工作外,还有好几件事需要耗费精力,如新房装修、硕士毕业、小孩出生等。当时条件确实不如人意,但一想到有机会读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忙碌一天的我又热心沸腾,在孤灯下继续努力。先生的鼓励也是我奋力前行的动力,我依然记得2005年春节先生在电话中的勉励:“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3月27日,博士考试完毕后,我如约来到先生家里。我得到《目录学》的签名本赠书,也和先生有了第一张珍贵的照片,邓老师给先生和我拍摄的。临别时,先生还拿出来《目录学资料汇编》,让我先消化消化,为读博做准备。录取期间,先生还为我争取“公费”指标,因此我的档案也曾短暂从湘潭大学转入了武汉大学。后来因为意外只能录取为“委培”,但先生关爱学生的情谊令人永生不忘。此后三年,经常受到先生的格外恩宠。我曾经一个人独霸目录学课堂,先生一丝不苟为我一个人讲了一个学期的课程。先生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引领。他常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我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我也收到了先生给我修改的《文化视野中的目录学》稿件,从结构到观点、从语句到标点,密密麻麻的修改与批注至今仍然让我惭愧不已。

四、博士毕业,黑夜闪烁的星光

2007年底,在先生的精心指导下,我的博士毕业论文大部分章节已经完成。然而,意外却比明天先到。2008年1月13号,这个黑色的日子此生难忘。小雨夹雪粒子无情地敲打着路面,开启了当年南国难得一见的冰冻灾害。我请来师傅提升电脑配置,他频频翻转电脑与按压开关,致使硬盘当场报废。半成品的毕业论文和经年累月的数据资料,瞬间化为乌有!我跑遍湘潭电脑城,硬盘数据却始终“无法读取”。上长沙修复中心,折腾几天依然是“不能修复”。1月22日,国家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电告“爱莫能助”,硬盘在测试与修复过程中遭到了不可逆的损坏!我的心跌至冰点。在这泣血的日子里,先生没有丝毫责备,反而鼓励我跌倒了就爬起来,资料要打印出来备份。在先生教导下,我重新拟定框架与理顺思路,经过一个月不分白天与黑夜、醒了就写的日子,论文初稿终于完成了。此后,我不时地在湘潭和武汉之间奔波,清早坐大巴车赶到武昌中北路天源城聆听教诲,晚上再坐“哐当哐当”的绿皮火车,往往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孤独地到家。但每次拿到先生详细的批示,疲惫的我又满血复活。尽管我累得失声(不能正常发声),但毕业论文终究按时完稿。其中,先生的鞭策、鼓励与教诲,是我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也是我富足一生的精神食粮!先生语不重心很长,我不仅如期完成了论文的撰写与修改,而且提升了研究的素养与能力,还学会了怎么“为人”与“处事”!

五、事业引导,可歌可泣的关爱

曾几何时,我只想躲进小楼成一统,做一个所谓的地地道道的学者。先生不时地开导我,要做社会的学问,要为社会服务,要担当学科建设的责任,要坚守事业发展的初心!于是乎,在先生的引导下,我慢慢走出了一条集教学、科研、办刊、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独特路子,历经系副主任、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馆长兼书记的成长过程,也在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图书馆工作指导委员会、湖南省图书馆学会以及《高校图书馆工作》编辑部等承担诸多专业性的兼职。无论是自己取得成功,跟先生分享喜悦,还是自己受到挫折,请求先生指点迷津,先生从来都是那么的和蔼可亲与娓娓道来。正如《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所说,“工作的事情向先生谈谈”。不管遇到何种困难,只要想起先生的教诲与指点,只要得到先生的关爱与鼓励,我都能够扛下来并最终解决。我也一直记得先生的叮嘱:“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近两年,因为先生身体不如人意,我不敢给先生打电话,总是回味您在电话中爽朗的声音。

敬爱的大先生,您的才华与智慧,搭建起“后人梯”!您的教诲与鼓励,永远铭刻我心!您的思想与精神,必定永垂不朽!您在天堂一定能看到,您的学生将继续沿着您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守在图书馆事业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