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
怀念恩师
7月15日7时10分,至暗时刻。早晨到学院办公室准备召开“数智领航 信启粤章”赴广东肇庆德庆县实践调研活动(原订16号出发)行前会,9:00左右,伴随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敏惠进来脸色凝重地讲“导师走了”,不敢相信不肯相信也不愿意相信,与敏惠抱头而泣.....本打算调研回来再去探望先生的,真是不舍得,舍不得啊,敬爱的导师!
15-17日完成学院布置任务。15号10点始,肖希明、王新才两位师兄与我起草讣告,前后修改十多遍,边写边落泪...... 16号上午参与追思堂的弟子值班,下午参与起草先生的生平介绍,17号参与纪念先生的折页设计。18号与新才、建明、三国师兄及林嘉一同前往红莲湖看望师母,尽管红艳再三叮嘱见到师母要克制,林嘉也说要忍住,但是,一踏进那熟悉的院落,真是忍不住啊,泪水奔涌而出......晚上接待参加先生告别仪式的外地专家。
19号参加告别仪式,负责照顾参加仪式的年长亲属。哀乐响起,悲痛欲绝,泪——如雨下......排在告别队伍的最后,跟柯平师兄讲想要磕个头,我们给恩师磕了三个头,告别先生,真是不舍得,舍不得啊,敬爱的导师!告别仪式结束之后,我踏上肇庆调研之行,飞驰的列车,我的泪!韦帕来兮,我的泪!海角天涯有尽处,怀念吾师无穷期!
自2000年投先生门下到留校工作,现今已25个年头。恩师是我事业的引路人,是改变我命运的人。当年我与贺剑峰以本专业最高的相同分数,有幸被彭斐章先生录为现代目录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刚入学,先生便结合我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以及所从事信息组织的实践基础,设身处地为我将来的毕业去向着想,帮我选定了毕业论文研究领域。能够成为信息管理学院教师队伍的一员,与导师的培育和教导密不可分。
先生非常注重方法与能力的训练,在开设目录学文献专题选读课程时,要求我们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处理好精读与泛读的关系,每隔一段时间要汇报读书心得。为了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先生还提供他参加其他院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论文供我们研读,分析所采用的研究方法。通过面对面的师生交流,先生一次次的指点迷津,一回回的循循善诱,使我们明确了主攻方向与目标,及时把握学术研究的热点。
先生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做到融“严、导、爱”与一体,提出“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勇攀高峰”。“严”字当先,将质量作为博士生培养的生命线。在修改我的毕业论文时,先生已是七十有三,但还是逐字逐句加以修改,甚至连标点也加以校订。捧着先生红笔批注的文稿,真是百感交集。一是为自己的粗心而给先生添劳而自责,二是为先生一生严谨的作风而由衷敬佩。先生将研究生培养过程看成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认为“既要成为学生的严师,又要成为他们的益友”,指导研究生的过程“既是一个引导的过程,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正如马费成教授指出的那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彭斐章先生是一位谆谆善诱,诲人不倦的导师,在他的身上,教书和育人,教学和研究总是融为一体的……他甘为人梯,扶植后学,展示了一个导师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质”。
2003年我留在图书馆学专业任教,可以无比幸福地近距离继续沐浴师恩,接受先生的教导,实际上,也得到了先生悉心关怀。当第一次接高校师资班学员讲授“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这门研究生的新课时,心中多有忐忑,担心教学效果不好,影响到先生的声誉。先生知道后,拿出自己的讲稿,与我分享自己多年来授课的经验,从教学单元的设计、内容的安排以及课程论文的布置等方面给我以具体的指导,从而使我能比较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当遇到挫折的时候,也承蒙先生的鼓励与扶持。众所周知,申报课题大多是多次申报才能中得一回。当一次次申报未果,想起几十个日夜的鏖战付诸东流,有时真想放弃。先生总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要求我不能够放弃,讲到不去尝试就毫无机会。
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与图书馆学教育家,著作等身,桃李天下,德艺双馨。在为人方面也具大师风范,谦逊和蔼,提携后学。他永远是一个给人以信心的人,永远是一个鼓舞人们前进的人。先生在为全院学生党员作“传承与拓新——文华图专传统的科学发展”的报告时,将“文华精神”凝练为“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先生对事业的忠诚与热爱深深地打动与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细微之处见精神,先生正是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滴践行着“甘为后人梯”的誓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先生高尚师德的真实写照。
没有先生的精心培养与教导,便没有我的今天。另外,师母邓铭康女士总是给我们慈母般的关怀。师母已九十有二,乐观、开朗、睿智,一双总是充满关爱的深邃的大眼睛,一张总是带着甜美笑容的面庞,娇小身躯的她,以其坚韧与爱心,给先生以坚强的支持,给学生以母亲的宽慰与鼓励。多少次在先生与师母面前任泪水飞扬,心灵得以释怀与平静,先生与师母的确是学生的后天父母!
饮其流者怀其源。唯有不断前行,方能报答恩师!
真是不舍得,舍不得啊,敬爱的导师!
先生千古,风范永存!
2025年7月21日于
广东肇庆德庆县凤村镇古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