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 > 正文

研领航 创启新程

学院举办本科生创新训练营(第二期)开营仪式暨首期培训

发布时间:2025-03-29浏览次数:

通讯员赵春艳、黄博海)3月27日下午,学院本科生“拔创计划”之创新训练营(第二期)开营仪式暨首期培训在学院212报告厅举行。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传夫,本科生院教务处副处长漆玲玲,校团委副书记迟宗宝,院党委书记陶军、副书记代茜、副院长周力虹,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和全体本科生营员参加活动。

undefined

院团委书记陈孝禹介绍了本科生创新训练营的启动背景与培养规划。该项目聚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旨在通过集中举办专题培训和日常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信息管理科学系青年教师张帆作为本科生科研导师代表发言,他分享了自己从本科三年级开始接触科研至今的十年历程,鼓励同学们把参与科研训练视为成长发展的重要载体,希望大家胸怀"家国式担当"、保持"童真式好奇"、修炼"工匠式专注",积极主动探索,加强团队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他谈到,科研导师们也将全力以赴当好“领航员”"脚手架""助燃剂",助力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前行。

undefined

营员代表、2023级数字文化本硕博试验班本科生杨欣然以自己参加“2024年数字人文年会”,成为现场最年轻汇报者的经历为例,表达了“科研是思考者的通行证”的体会。她表示非常珍惜成为学院本科生创新训练营第二期营员的机会,将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投入理论学习,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开展科研实践,以协作共进的理念参与团队协作,努力成长为专业基础扎实、创新思维活跃、科研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漆玲玲、迟宗宝为7位科研导师代表颁发了聘书。信息管理科学系教授安璐、大数据安全与保密系教授李治江分别与2022级本科生马润泽、2023级本科生施雨菲签订了《本科生创新训练营科研导师意向书》《本科生创新训练营营员承诺书》。

陶军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创新训练营对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强调创新训练营是学院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他希望入营的同学们胸怀“国之大者”,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主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充分锻炼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争取取得优异成果,为个人未来职业发展和投身国家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他希望全体科研导师们秉承立德树人的育人初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言传身教,切实做好同学们的科研引路人和人生导航师。

undefined

陈传夫以“谈谈研究方法”为题,为全体营员作首场培训。他从“什么是科学的研究”“如何实现科学研究”“如何报告研究结果”三个方面展开,通过系统的理论和生动的案例,重点阐述了“三个观念”和“三种能力”,即要瞄准科学的研究、坚持科学研究的主体性、追求卓越的研究;要注重选题、逻辑和方法。他还介绍了具体的研究类型、科研方法以及科研论文的规范性结构。报告中,他以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例,勉励同学们要“践行科学家精神”,坚持科研为祖国、为人民服务,要在科学研究中彰显中国智慧和中国风格。“年轻人潜力无限,大有可为,本科生也可以做出高质量的科研”,他鼓励同学们坚定信心,勤学钻研,大胆求索,争取在创新训练营中取得切实的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并在未来作出卓越的研究。

undefined

据悉,本期训练营共征集到学院25名教师的32个科研项目参与,85名本科生经过选拔入营。后续学院将持续举办有关“科学家精神”“科研方法”“科研工具”等的专题培训,并对营员们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情况进行跟踪考评。(责编陈孝禹、张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