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毛进、魏锦钰)2024年11月21日,由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产业智能情报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依托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情报分析平台研究”,围绕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情报服务现状、服务模式与情报体系转型、产业智能情报技术变革等主题进行讨论,旨在推动基地重大项目研究进展,促进产业智能情报服务领域学术交流。
参加会议的项目专家组成员有:专家组组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传夫,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党委书记刘清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曾建勋教授,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纲教授。
项目组全体成员参与了本次会议,包括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王卓昊,子课题一负责人、区域研究中心主任郑佳,子课题五负责人、颠覆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筱媛,子课题四负责人、所办公室研究员曾文;子课题二负责人、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董克,子课题三负责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毛进。此外,子课题主要成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艾丹,助理研究员林子婕、隗筱琦等也参加了会议。
李纲主持会议,他对参与本次会议的校内外专家、项目负责人和各子课题负责人表示欢迎和感谢。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以“产业智能情报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既是产业智能情报服务研究的高端交流会,又是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的中期汇报。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为产业智能情报服务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王卓昊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代表发言。他指出,中信所高度重视本次基地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项目执行期间多次组织团队开展专题讨论,全面跟进项目的实施进展和组织联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始终与各子课题承担单位和专家团队保持密切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项目研究工作正稳步推进中。希望各位专家提供宝贵建议,项目组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研究内容,力争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此外,他还提到中信所利用情报理论方法完成了许多新工作,在多个领域战略研究工作中取得创新成果。未来,项目组将面向2030年和2035年的发展规划,对标美国,对齐趋势,形成一套面向大国博弈的情报研究方法。
陈传夫主持中期汇报环节。曾文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情报分析平台研究》的研究进展。她从研究背景、目标和逻辑、内容和框架、进展及下一步研究计划五个方面作了简要介绍。该项目面向产业创新技术的科技情报服务,以产业相关资源建设作为课题研究基础和平台服务的基础,按照问题与需求、工具与模式、框架与路径三个层次推进研究任务,支撑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情报分析系统平台建设。五个子课题并行开展研究,内容涵盖理论基础、平台建设现状、智能情报服务模式、数据体系和支撑技术谱系、平台框架研究和验证。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研究报告、学术论文若干,形成了系统平台设计方案初稿。下一步,将围绕五个子课题继续深化研究,预计产出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各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项目子课题的中期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曾文对子课题一的研究内容与框架、中期研究进展、研究成果及后续计划进行了汇报。该课题系统梳理了产业技术创新相关文献,深入分析创新链形成机理、关键影响因素,并从全产业链视角对国外数字科技演进特征与规律进行了分析。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开展实证分析,梳理相关政策并得出对策建议,最终形成总结报告和结项报告。
董克就子课题二的中期研究框架、进展、成果及后续计划进行了汇报。该课题对产业技术创新情报分析平台的现有发展态势、功能属性及其在推动产业创新进程中的枢纽作用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产业技术创新情报服务需求分析、建设现状、典型案例、技术创新智能情报工具典型案例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平台的优劣势、面临挑战和优化路径。后续将继续完善调研报告,形成学术论文,并准备课题验收工作。
毛进就子课题三的中期研究框架、进展、成果及后续计划进行了汇报。该课题围绕情报服务需求分析、核心要素分析、服务模式分析和服务架构分析等内容,探索了基于需求前置预判、智能交互界面与工具和应用场景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情报服务模式。此外,该课题组联动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打造产业智慧大脑平台,初步形成了泛科技企业智能产业服务。后续研究将着重拓展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情报服务平台的应用场景、实践案例及智能化情报服务体系,形成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曾文就子课题四的中期研究框架、进展、成果及后续计划进行了汇报。该课题在中信所已有科技数据资源基础上,结合产业技术创新领域特征,开展了数据采集、加工和处理、质量控制、数据存储等产业数据准备工作,提出以产业技术谱系构建为理念的产业情报分析研究思路,构建了产业数据的基本分类体系和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数据资源组织模式,并形成了中期研究报告一份、学术论文若干。后续将继续研究产业技术要素化、关联化、知识化的抽取策略和方法,形成结项报告和研究报告。
李艾丹对子课题五的研究内容与框架、进展、成果及后续计划进行了汇报。该课题通过研判服务需求,从建设背景及成效、服务用户与内容、数据基础、方法技术、系统特色等维度调研了三类平台、14个具体案例。基于调研内容,该课题组从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两个维度对系统架构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目前,该平台框架设计已初步在颠覆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预警相关工作中落实可行。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与验证,准备课题结项验收。
在专家提问与研讨交流环节,专家组成员在听取详细汇报、审阅中期材料的基础上,围绕项目研究工作和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夏立新对项目的中期研究成果表示肯定,认为项目调研成果充分、理论方法梳理清晰,阶段性任务完成较好,为项目结项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他针对项目团队协作等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工作协同,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加强各子课题间的协同。二是凝练成果梳理,为场景应用和验证提供理论方法支撑。三是优化成果呈现,分类整理研究工作报告与研究成果。
刘清表示,项目调研丰富、研究扎实,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他针对项目研究工作等问题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紧密结合当前形势要求,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的多个产业创新相关政策点,强化政策引领。二是继续深化对智能概念的研究。三是加强各子课题间的协同,关注相互启发和成果转化。四是强化平台场景设计。五是关注平台设计框架的可持续问题,加强对产品运维的考虑。
孙建军对项目中期进展给予高度评价,并从项目研究视角等方面对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从情报学角度深化研究,继续探索数据驱动的方法,构建新型智能体系,形成智能情报服务解决方案。二是深入探讨科学技术和产业的转移与融合,整合覆盖科学、技术、资本、政策等全部创新要素的协同机制。三是拓宽国际视角,加强对不同国家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实际情况的动态监测与分析,为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路径提供国际比较与借鉴。
曾建勋对项目整体研究框架给予肯定,并就项目平台建设等问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数据结构,特别是在科技文献、专利、智库报告等资源的整理与分类上,要明确分级分类,形成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体系,为智能情报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加强案例比较,提炼结果和结论,从而明确产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服务场景。
赵志耘对专家组的点评与指导表示感谢,并对项目进展进行了总结。她指出,项目团队基于前期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和数据资源平台的经验积累,通过智能情报手段支撑产业技术创新,以工程化、系统化的建设思路深入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针对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她表示,项目组将进一步优化研究思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服务平台落地,形成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并积极探索本项目工作与“十五五”规划的深度融合。
陈传夫就专家研讨与交流结果进行了总结。他对项目的实施推进、研究成果和实践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在组织实施方面,各子课题间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同。在研究内容方面,要以市场导向进一步思考产业技术创新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平台验证与前期研究内容的结合,并将动态因素纳入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中。
李纲就本次专题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他对项目组的付出和专家组的指导表示感谢,并对项目未来工作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梳理研究工作内容,增加关于智能情报方案批示和采纳情况的研究成果。二是强化平台方法模型、框架、效果等的呈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