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 > 正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2-03-29浏览次数:

(通讯员段青玉)3月26日,由我院副院长、文化遗产智能计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主任王晓光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开题报告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

参加开题报告会的评议专家有:专家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教授,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勇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研究生院院长陈传夫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研究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副会长、首都图书馆原馆长倪晓建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教授,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焕文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系主任初景利教授,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院长蒋颖研究员,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原院长曹树金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中心主任柯平教授。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项目处副处长吴楚云主持会议。

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卿教授和我院院长陆伟教授致辞。王晓光作课题整体报告。他指出,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历史证据和现实载体,也是一个国家的“金色名片”。本项目将直击文化遗产价值挖掘不足、内涵阐释不清,资源数据化与语义化加工严重不足,数据资源建设转型与管理升级路径不清晰,智慧化服务与应用模式不明确等4个现实“痛点”,用“智慧数据”助力中国传统文化“活起来”,服务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5个子课题负责人分别就子课题内容、关键任务和计划安排等进行了简要汇报。他们表示,本项目将吸收数智时代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向,通过构建智慧数据理论体系、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模型与规范体系,在价值共创、开放众包和智慧数据驱动理念下,充分探索文化遗产大数据资源价值提升方法与路径,设计切实可行的文化遗产智慧数据资源建设方案与策略,诠释文化遗产领域数据驱动的智慧服务内在逻辑和服务模式,基于服务平台原型系统提出适应数字人文和大众传播多样化主体和场景需要的服务策略。

与会专家提出相关建议和期待。他们认为,项目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学科价值,需要进一步清晰界定文化遗产研究的范围和边界,聚焦重点,深入解决共性问题;要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和元宇宙概念突出大众传播的服务创新;要加强多主体、多领域合作,做好总课题和子课题之间的协调,发挥集合效应;要真正挖掘“智慧数据”价值,产出具有显示度的应用成果。

冯惠玲作开题报告会总结。她指出,项目响应了从“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保护”到“文化遗产的活化”的战略方向,是图情档学科向文化遗产领域的一次挺进。她建议,从宏观上、总体上搭建文化遗产活化、智慧化管理框架以及从理论到实践的导引性整体框架,并在一般性中突出文化遗产的特殊性,采取链式研究路线,通过做“减法”做到面中有点,聚焦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