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推动全民阅读,贡献武大力量

——我院师生校友参加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发布时间:2024-04-27浏览次数:

通讯员段青玉)4月22日-25日,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云南昆明举行。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方卿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晓光教授分别受邀参加大会的“数字阅读论坛暨第十届数字阅读年会”与“出版融合发展创新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方卿在会议作题为“智能伴读:让出版更好地助力青少年成长”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在数智时代,AI既在重构出版,也在重构阅读,青少年阅读的方式历经了从教师或家长伴读,到商业伴读,再到智能(AI)伴读3个阶段。智能伴读的出现,改变了青少年阅读的内容、方式和体验。个性化内容、交互式方式以及沉浸式体验是智能伴读的3个突出特点。在阅读内容方面,智能伴读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基于青少年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与知识结构设计个性化阅读内容。在阅读方式方面,具有实时智能交互功能的软件和设备突破传统阅读方式的单向度信息获取局限,使得智能伴读具有交互式特征。在阅读体验方面,智能伴读基于相关软件与设备营造虚实结合的阅读环境,为阅读者提供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提升阅读兴趣的同时改善阅读效果。与此同时,方卿也指出智能伴读作为一种新型伴读方式,借助技术的全方位社会化介入,可能让阅读这种私密性个体行为被异化。家长或教师对阅读者的“监控”以及机构或组织出于商业目的的内容选择引导,会使阅读的私密性与自主性遭受威胁。由此,智能伴读有利有弊,唯有立法保障其健康发展。

王晓光在论坛作题为“超越数字摇篮本:AI时代的融合出版”的主旨报告。王晓光指出,无论是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还是数字文明时期,出版业一直都是文明的重要推手与加速器。当前正处于“数字摇篮本”时代,生产高质量的知识与文化内容及其所生产内容的系统性、权威性仍是出版业不变的根基与自信,但出版物依托载体、内容形式、容器样式等方面正在发生变化,数字内容生产效率低下、数媒产品制式不成熟是融合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持续保持高质量内容生产传统,整体提升高质量内容一次生产效率、提升数字出版物的交互与认知效能、方便实现内容的活化与衍生开发、解决数字出版物长期保存难题是超越“数字摇篮本”的核心需求。王晓光认为生成式AI为出版业跨越“数字摇篮本”时代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将可以其作为“外置大脑”,借此提升市场分析与选题辅助、内容创作与编辑校对、内容活化与营销发行等环节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生成式AI作为出版行业外生的破坏性技术,需要警惕出版业采纳AIGC在法律、文化、伦理方面所面临的摩擦以及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可能产生的风险。

据悉,此次全民阅读大会以“共建书香社会 共享现代文明”为主题,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相关政策、交流全民阅读工作经验,举办了数十场论坛和全民阅读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深入探讨阅读与城市发展、阅读与民族团结等话题,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研究院多名师生、校友应邀出席本次大会。大会还颁发了2023年度中国好书奖,中国妇女出版社《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年度荣誉,人民邮电出版社《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入选2023年度中国好书·科普生活类,武汉大学出版专业校友,中国妇女出版社社长李凯声、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李文分别代表各自服务的出版社接受颁奖。